2014年5月30日,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國際合作部外文翻譯室主任鹹延英應邀做客第190期“學萃講壇”,為外語系師生作了《我對科技翻譯工作的認識》的講座。講座由外語系副主任鄭玉榮教授主持。
作為哈爾濱工程大學首屆(科技)英語專業畢業生,現供職于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鹹延英回顧了從事航空企業英文翻譯工作二十四年的經曆, 與師生分享了她作為一名出色的科技翻譯的實踐經驗,講座圍繞科技翻譯工作的意義、工作特點和性質、工作要求,科技翻譯的質量标準以及科技口譯和筆譯翻譯的技巧,并結合用人單位的需求談了對翻譯專業碩士學位(MTI)人才培養的設想和建議。
在科技英語方面,譯者首先要做到“雜家中的專家,專家中的雜家”。要在 “雜”中定位自己擅長的專業方向,例如能源、電力等。之後,再逐漸轉向“雜”,即了解該領域各方面相關基礎知識,例如技術、生産、銷售、售後保險等。譯者要兼顧口筆譯,不可單線發展,要多參加技術培訓,擴大知識面。“信、達、雅”這一标準在科技英語中更注重的是“信、達”。做到“不漏譯”、“不誤譯”。漏譯是科技英語翻譯中最惡劣的情況,一定要避免。在自己不确定的問題上,要添加“譯者注”字樣,争取不誤譯。在口譯中,表達要有邏輯性,在聽到一句話時,譯者要對下一句進行預測。口譯最高境界是“無我”,譯者要發音準确,讓譯文聽起來宛如兩者以母語般自然交流。在筆譯中,譯後要自己閱讀譯文,糾正錯誤。
鹹老師向同學們介紹了成為合格譯員的要素。首先,勤奮;譯員應勤查典、勤問,多看行業雜志,進行積累。其次是謙虛與自信,并且譯員應具備迅速學習的能力。對于口譯員來說,聲音很重要,要悅耳動聽,自己把握合适的“度”,充滿活力與熱情,不要帶自己的口頭禅或小動作。筆譯是件枯燥的工作,因此性格在筆譯中也起一定作用。筆譯者要耐得住寂寞。
除此之外,鹹老師也對MTI的教學提出了自己的一點構想。她認為各個院校MTI應結合自己學校的專業特色,引導學生了解想從事的各個行業的翻譯内容,了解該行業翻譯要求,為學生創造條件使其參與制造或實驗課題,模拟實際口筆譯場景。從而使學生明确就業方向與定位,在入職時也可以更快更好的進入角色。
通過此次講座,鹹老師為同學們揭開了翻譯的“神秘面紗”,使同學們對科技翻譯工作有更直接和深入的認識,了解到科技翻譯的必備素質,并以此為借鑒,認識自身不足及努力方向,向成為一名合格譯者的目标又邁出堅實的一步。除此之外,此次講座也為同學們的擇業提供了一定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