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正确認識: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
陳錫喜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在總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自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功經驗以及分析所面臨挑戰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确了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切入點和所應遵循的規律。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是“四個提高”,即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文化素養。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是“四個正确認識”,即教育引導學生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以及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遵循“三個規律”,即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的确定,取決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性質以及立德樹人這一高校的立身之本。而切入點的選擇和規律的遵循,則與目标的實現存在着内在統一關系,即切入點的選擇,決定了目标實現的可能性,而規律的遵循,則提供了從切入點到目标實現之間的正确途徑。因此,把握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對于有效實現思想政治工作目标,作用重大。而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提出的“四個正确認識”的切入點,是對中國共産黨思想政治工作曆史經驗的堅持和發展。
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中,教育引導學生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是“四個正确認識”的核心。因為正确認識當代中國大局和把握未來發展大勢,需要兩個坐标:其一,是從曆史到現實的縱向坐标,從中體現中國社會發展的曆史邏輯,即中國能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取得成就、以及今天還存在不少困難和矛盾的曆史原因是什麼?其二,是中國同世界關系的橫向坐标,即中國經過30多年改革開放,與世界的關系發生了怎樣的曆史性變化?而這兩個坐标的确立以及交叉,正需要引入第二個“正确認識”,即“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有了這兩個“正确認識”,才有可能引導大學生把承擔“時代責任和曆史使命”轉化為内在的自覺意識,并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隻有從“四個正确認識”切入,才能真正達到“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目标。因為幫助大學生正确認識當代中國大局和把握未來發展大勢,需要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括辯證的理論思維和科學的價值導向,這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水平;而要讓大學生真正達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這“四個認同”的政治覺悟,是需要奠定在理性的基礎上的,這樣才能既克服沒有自信的妄自菲薄的心态,又避免盲目自信的妄自尊大的傾向,這一理性的基礎,同樣是對當代中國和世界的正确認識;大學生的道德品質的養成和文化素養的提升,需要以當代中國和世界的關系為坐标來融通古今中外,這也需要大學生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
把以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為核心的“四個正确認識”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點,既遵循了思想政治工作規律,也遵循了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因為它不僅滿足了黨和國家對大學生成才的意識形态需求,同時也滿足了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從而能真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大學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多有自己的成才理想和職業理想,但這一大潮也帶來了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多元化。如何在多元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沖突中,做到既不至于陷入迷茫狀态而喪失自我,又不至于完全沉浸在自我之中而無限膨脹,而是尋找到對自己的正确定位,從而确立成才理想和職業理想,并找到達到理想的正确途徑,這需要有對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的正确認識,而思想政治工作在這方面切入和盡力,就找到了黨和國家意識形态需求和大學生成才需求的契合點。
上海交通大學近些年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在形勢政策課方面有很大突破,即以“讀懂中國”為核心理念構建形勢政策課體系。這既打通了“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又融通了思想政治工作規律、教書育人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即如何以幫助大學生“四個正确認識”特别是正确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為切入點,重構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體系,突破僅僅以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原理為框架,以培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為目标的教學體系,以落實習近平在全國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所提出的“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