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校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要求部署和外語系黨委“講黨史創新故事 感悟思想偉力”的具體安排,外語系英語專業教研部黨支部于5月13日與英語專業20191211班學生代表,開展了以“師生聯講黨史故事、感悟黨的精神譜系、深化創新文化建設”為主題的黨日活動。
外語系英語專業蔡麗瓊、王俊玲、王璐瑤、馬牧野等2019級學生代表講述了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中國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經典曆史故事,分享了“紅船”傳遞的開天辟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和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聽黨指揮、敢為人先、百折不撓、為民奮鬥的八一精神,抗美援朝深厚的愛國主義精神、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抗擊新冠疫情期間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學生紛紛表示,通過黨史學習教育,感受到自己肩負曆史使命,樹立了堅定前進的信心,在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的道路上更近了一步。英語專業教師代表圍繞黨史學習收獲分享故事、挖掘工作新思路、結合崗位實際談啟示。
支部書記範瑩芳分享了共産黨《六次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故事和感悟。她表示,黨的自我革命精神是工作思想和工作方法上的創新,學黨史更要做好黨建重要思路和方法在實際工作、團隊建設與發展中的應用,在一流專業建設的道路上,堅持做到不諱疾忌醫、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刀刃向内、追求自我革新。學生在學習中也要有刀刃向内、在自身找問題的精神,更快成長成才。
作為老教師代表,王健坤在《心系強大海軍 默默為之耕耘》故事中,回顧近十年來外語MTI翻譯碩士點,按照以“三海一核”科技翻譯為特色、以翻譯技術應用為支撐、以翻譯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創新發展思路,通過構建以“三海一核”科技翻譯為特色的教學内容體系培養人才、通過翻譯外文資料為國家建設做貢獻的曆程。
朱戈勳在講述火箭固體發動機藥面整形師徐立平故事過程時表示,教師在育人方式上要創新,将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通過對教學内容、方法、技巧了然于心、至臻至善的展示,将弘揚工匠精神傳遞給學生,培養德潤身、技立世、品高端的可靠頂用的新時代人才。
新教師代表李珊珊通過分享《隐身40年的中國“核司令”程開甲院士》的故事,對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有了更深刻的領悟。她談到“要把更多為國家和人民無私奉獻,在科技創新領域闖出新路的科學家的故事講給廣大青年學生,讓學生樹立崇高人生理想,為之努力和奮鬥。
通過師生分享故事蘊含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通過分享自身學習工作中的新認識、新思路、新方法,使教師深刻認識到“要成為‘大先生’,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範”責任之重大,使學生感悟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使命之光榮,為師生在外語系新文科發展、一流專業建設、一流課程建設、課程思政建設中找準個人定位、增強“幹實事”“解難事”“謀大事”“創新事”“長本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奠定基礎。